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雨給人們帶來了寧靜的心情


雨,來自藍天的饋贈,給人們帶來了寧靜的心情,平和的心境,更是帶來了靈感與愁思。

雨,籠罩了夜,夜浸染了我心,我心充盈了寧靜與平和。獨自漫步與行人幾何的過道上,張開雙臂,雙眸緊閉,任雨淋漓我身,nuskin 如新恍若搏擊風雨的海燕,內心充滿了灑脫感與逍遙感,只希望此雨不消,此夜永存!風掠過細雨在耳邊拂過,六月雨的爽涼感與溫柔感驟然湧上心頭。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只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理想的天地,七月流火後,那裡丹桂飄香,學者如雲,那裡景色怡人,充滿了人情美與自然美,那裡是莘莘學子們理想的樂園。

漸漸地,漸漸地,雨大了,滴落在我的身上,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它的份量,雨夾泥香的風也不似先前般溫柔,打在臉上,頓覺疼痛,一如朱自清先生從採蓮的江南水鄉夢境圖中回到抑鬱苦悶的現境一般,我被這冷雨驚醒了。

乜斜的仰望著細雨朦朧的夜空,回憶著過往發生的點滴,曾經的期待在不知不覺中已然成為歷史,康泰自由行不得不驚歎時光的無痕。曾經覺得它們是那麼的久遠,現在卻儼然成為歷史潮流裡的一朵浪花,那麼的不可思議,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心不再平和,六月的雨充滿了萬種情結。遷客騷人逢雨必傷的愁思湧上心頭,這六月的雨似乎是離人的淚,暗示著“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六月已至,人將離。”移開駐足良久的步伐,默默地行進著,望瞭望漆黑迷離的前方,頓覺前途渺渺,路茫茫,何去何從兩徘徊。暮色漸入漸深,更加重了這份濃愁與情長。

彳亍于過往和未來的十字路口,我再次凝望了雨夜的空,心裡多了些異樣的情感。如新集團是對往昔的眷戀,未來的憧憬,還是對寧靜的渴求,孤寂的失落?

雨仍舊淅淅瀝瀝的下著,綿綿不絕,如我的情思般悠長……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把人生定格在明麗如花的時光裡


人之初,心靈宛若小溪般的清澈,散淡而隨意。隨著年輪的更迭,心靈深處便慢慢的滋生了一把把枷鎖,讓你與煩惱和無奈不期而遇。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人,來到這繽紛的世界,就擁有了日月精華的沐浴,四季旖旎的更迭。然而,nu skin 如新在日復一日的光陰裡,不經意間,人們在快樂中派生出煩惱,被油鹽柴米所擾,讓人情世故所困。心靈的枷鎖默默的發力,致使人生黯然失色。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本身就是得與失的銜接,順與逆的更迭。無論何以平靜的水面,在風兒的呼喚下也會泛起層層波瀾。無論何以沉穩的山脈也總會在起伏中延綿,說不定還會有山崩地裂的壯觀。江河無論何以柔弱,如新集團也總要承載萬噸巨輪的乘風破浪。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擔當,人生不滿百,又何去常懷千歲之憂。

人生,總會在一次次紛擾和無奈中,盡其智慧的能量,在穿越一次次紛擾中實現了一次次超脫,最終堅守了心靈的明媚和透徹,在漫漫長夜的苦度中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黎明。生命和人生有些時候顯得是那樣的渺小,人的心靈又是這樣的脆弱,加上如今多變的社會,已經註定給我們這一生注入了許多的不穩定因素!這些我們惟一能做的只有給心靈減壓;卸下心靈的包袱繼續前進,因為除了這樣我們別無選擇!不是嗎?

當一個歷經磨難和艱辛的生命穿越了蒼涼,又總會在艱難的生態中迸發智慧,香港如新在崎嶇的道路上擁有堅強,在少許的收穫中派生一抹知足和淡定。總能不時地遙望到旖旎的未來,日復一日的積澱著生命的勇氣,以知足常樂的情懷,把人生定格在明麗如花的時光裡。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無聲無息的,和烏鎮道別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一直是優美的所在,是解不開的情節,是拋不掉的相思,是忘不了的前世緣。
——題記

有人說,如果沒有黃磊和劉若英的那次造訪,烏鎮也許會更加安靜淳美。但想想,兒童枱椅也幸虧了他們那次驚鴻的回望,讓更多人記住了烏鎮的的似水年華。
曾在電視廣告中記住了劉若英的那句廣告詞“來過,便不曾離開”。於是,烏鎮便定格在我的腦海裡,成為我深深的思念。
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這就是詩化的江南水鄉——烏鎮,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是拋卻了萬般奢華之後的一個古樸簡約的夢境。在這個初夏,我有幸一睹。
水是烏鎮的魂,一切景致應水而生。烏鎮的河道縱橫,嫋嫋婷婷,伶伶俐俐。一代代流淌過來,攜了一串串故事。
在烏鎮,流水是有情有意的,它捨不得消褪古鎮的美,反而送它歲月沉澱下的氣質與情節。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人居、面水而據、跨水而居。臨水入影的一家家老宅,斑斑駁駁,古色古香。和其他古鎮不同的是,烏鎮沿河人家還有很多懸水而建的木樓,稱之為“水閣”。它空架河流之上,三面有窗,憑窗可盡覽市河風光。柔風中遠遠看去,水閣像水面上悠悠搖過的烏篷船。流水不停,舟行不斷。船棹泛起的柔波使水閣仿佛也在飄搖,香港如新活像一幅水墨畫。
有水就有橋,橋的出現會讓人倍感親切。
烏鎮的橋很多,據歷史記載,古時的烏鎮百步一橋,最多時有124座。而今,已多半毀去,但單是剩下的仍還有49座。浮瀾橋、通濟橋、仁濟橋、逢源橋……數亦不勝。橋的樣式也很豐富,有平橋,有拱橋,有廊橋,有單拱虹跨,還有雙拱連理。站在橋上遠望,青簷錯落,小船停泊。微風過處眼前,石板青磚顯得愈加縹緲。於是心情也如在水中洗過,安靜、寧和。橋是烏鎮交通的紐帶,連接著四通八達的河渠,連接著高門幽巷,也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烏鎮因為有了橋,而無一處不通,無一處不透,橋讓烏鎮有了玲瓏之感。
廊棚是江南水鄉獨有的風景,烏鎮的廊棚很別致。
它不比北方園林中的廊棚呆呆板板、只為造景矗地。自然,沒了生趣,也就了無情調。而在江南,廊棚之下是百味生活——春夏秋冬的季節交替,似水年華的漸漸老去,臨水而居人們的一日三餐。烏鎮的廊棚順河而建,傍河而走。不比西塘廊棚平直延伸出去,它蜿蜒曲折,綿延不斷。河有多長,廊棚就有多長,無論你在哪裡,橫豎都有廊棚為你遮擋。走累了,就倚在廊下憑欄望水。這一刻,寧靜蕩滌浮生的塵埃,仿佛時間都凝滯了,天空也在水面上延伸了。
淳美之外,要尋的另一方深幽,我鑽進了一條古老的小巷。踩在青石板上,心底頓時沁入了絲絲水鄉人文的氣息。在窄窄的巷子裡穿行,水鄉潮濕的風徐徐漫入心扉。小巷寬不過三尺,狹窄而幽長。高高的青灰圍牆把天空擠成窄窄的一條藍色絲帶,很美。一個長髮女孩撐著傘經過,伴著青磚黛瓦,木柵花窗,我恍如看到了戴望舒筆下結著丁香般憂愁的女子,撐著油紙傘,最是那一低頭的嬌羞。
烏鎮是一首詩,寧靜樸實。和西塘婉約雅致的小家碧玉相比,烏鎮就是典型的大家閨秀,沉穩凝重,更加精緻,且悠然自得。
我相信,大多來過烏鎮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想在此居住的念頭,我也毫不例外。但我深知,烏鎮與我,都只是彼此擦肩、匆匆而過,僅此而已。烏鎮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烏鎮。如果說江南是一冊古意豐厚的書卷,那麼烏鎮該是一個清麗秀美的封面。走過烏鎮,我不過是輕淺地翻開了其中的一頁。歸人太少,過客太多。烏鎮,它不會記得過客中的我,而我卻將它的美定格在了記憶裡,一如珍藏著茅一楨精美書簽。
對這個夢幻般美麗的江南小鎮,我們只是浮光掠影中的短暫相逢,說感情有些牽強,說不舍有些矯情,而對它最好的愛該是遠遠的離開吧。
弱水三千說,烏鎮適合觀賞,nu skin 如新適合抒情,適合相遇。而此刻,當我決定將所有的感受鎖進我的一紙間時,我則感覺所有的抒情都是浪費,所有的讚美都是多餘。而唯有那樣靜靜地走過才是真實。
臨風懷古,心溺淳美。一橋、一廊、一弄,內斂的華質,盈盈的靜美。令人彌足回味。
我緩緩的,靜靜的,無聲無息的,和烏鎮道別。
來過,便不曾離開……